下载专区

[广东省申报2007年全队调研奖材料]关于广东中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所在栏目:下载专区 点击数:5267 更新日期:2008/2/14

关于广东中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广东省少工委办公室

 

一直以来,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部2000年也发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那么,经过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积极改进的措施之后,现在广东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中、小学生的感觉又怎样呢?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广东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0712月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广东少年儿童学习状况调查”。调查显示,现在广东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比前几年有所减轻,学生多元化的娱乐活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同时,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体育锻炼和娱乐时间不足以及睡眠时间少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且老师和学生均有同感。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广东少年儿童学习状况调查”设计的学生卷,分别在珠三角、粤北和东西两翼选取七个地市进行,调查工作在各市抽样选取重点小学、普通小学、农村小学、民办小学各一所,每校抽样选取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30名,发放调查问卷840份;还抽样选取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各一所,每校抽样选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30名,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合计发放了调查问卷1260份,回收1173份,有效回收率为93.09%。“广东少年儿童学习状况调查”设计的老师卷,同时在这些学校中各抽取10位老师作为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35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此外,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别在几个地市随机访谈了数十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省少工委办公室到十多所城乡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一、接受调查者的基本状况

 

1学生的基本状况

1173名接受调查的学生状况为:

1)性别:男同学占43.8%,女同学占55.6%

2年龄:8岁占0.2%9岁占7.4%10岁占19.8%11岁占19.3%12岁占18.0%13岁占16.5%14岁占9.9%15岁占5.5%16岁占1.1%

3)学历:正在读小学的占68.7%,正在读初中的占29.5%

2老师的基本状况

350名接受调查的老师状况为:

1)性别:男性占25.7%,女性占74.3%

2)小学教师占68.9%,初中老师占31.1%

3)在学校的任职:班主任占46.9%,少先队辅导员占4.6%,共青团干部占2.3%,教导处主任、副主任占5.4%,普通任课老师占40.3%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超过九成学生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

你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回答:在10分钟以内的占53.9%1030分钟的占38.8%3060分钟的占4.3%6090分钟的占0.9%90分钟以上的占0.7%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学校离家都在比较近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经过多年的,目前执行情况比较好。

 

(二)        学生书包分量依然重,但“内容”更丰富

 

表一:         “你估算一下,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多重?”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1.5公斤以下

11.3%

11.3%

1.52.5

28.9.%

26.0%

2.54

20.2%

15.3%

45

10.7%

 8.1%

57.5

 6.5%

14.7%

7.5斤以上

 3.3%

 4.6%

不知道

12.5%

 9.2%

说不清楚

 6.0%

 9.8%

未作回答 *

 0.6%

 0.9%

    * 注:有中、小学生未作部分题目有关子项的回答(下同)。

“数一数,今天你的书包里有多少本书?”回答的结果,有4本的占7.0%5本占10.7%6本占7.8%7本占9.0%8本占10.3%9本占8.4%10本占8.7%11本占6.8%12本占6.6%13本及以上占23.4%。也就是说,在接受调查的当天,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书包里装有13本或更多的书。调查接着询问,“你估算一下,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多重?”学生估算的结果为:1.5公斤以下占11.2%1.52.528.0%2.5418.8%459.9%57.58.8%7.5以上占3.7%;回答“不知道”的占11.7%,“说不清楚”的占7.4%

家长和老师反映,孩子的书包里面除了装有每天课程需要的书本、作业簿、练习本、课堂笔记本、新华字典、笔盒之外,常常还要带上美术课用的画笔画盘、音乐课时的乐器、英语课用的磁带、兴趣班的用具等等,有的孩子书包里还装着与同学交换玩的玩具。(在调研时,与学生的接触中看到,这可是最精彩纷呈、品种多样的体现),由此可见,书包重虽然和负担重有联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书包里的丰富内容同时也说明学校的教学安排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先进。

 

(三)近四成小学生做课外作业时间超过1个小时

表二:   “周一至周五,你平均每天大约花多少时间做家庭作业?”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小时以内

 7.6%

 3.2%

小时至一小时

31.9.%

15.3%

一小时至两小时

28.9%

25.7%

小时以上

 9.7%

26.9%

不一定

19.2%

26.6%

没有家庭作业

 1.6%

 0.6%

 

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但调查显示小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做家庭作业要花一至两小时的占28.9%,要花两小时以上的占9.7%,近四成小学生做功课时间在1小时以上。当然,应该看到,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做功课做得很慢,孩子做功课时候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也会影响作业时间。可见,这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是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二是要注重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半小时

调查也设题了解了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开展体育运动的时间。统计的结果是:10分钟以内的占9.8%1020分钟的占20.1%2030分钟的占23.7%3060分钟的占14.7%1小时以上的占15.3%;还有“基本不运动”的占9.3%,回答“没有时间运动”的占5.7%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61220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文件中提出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量化指标。要求用三年时间,让广大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标准。由此看来,这样的结果,显然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五)六成小学生和七成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在调查中了解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的睡眠时间,回答的结果是:每天大概睡7小时以下的占8.5%,睡78小时的占30.6%,睡89小时的占30.4%,睡910小时的占22.8%,睡眠10小时以上的占7.1%

20073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研究中心日前在上海、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广州等全国9个城市的20000余名5岁—11岁的儿童中,展开了‘学龄儿童睡眠现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9.1小时。而接受调查的广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情况比较突出。接受调查的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67小时,接受调查的初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83小时,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和七成初中生睡眠不足。

国家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小学生睡眠应达到10小时,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200761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和家长必须要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

客观来看,广东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功课负担,另一方面也和许多家长自身睡得晚、敦促孩子做得不够有关。

(六)中小学生看电视时间掌握比较好,七成学生触“网”

上学了,有了学习负担,每天还有多少时间看电视呢?调查中询问,“周一至周五,你平均每天大约有多少时间看电视?”学生的回答是:10分钟以内的占9.5%1030分钟的占23.4%3060分钟的占16.6%12小时的占9.0%2小时以上的占6.3%;回答说“基本不看”的占21.1%,说“没有时间看电视”的占11.3%

调查中还向学生询问,“周一至周五,你平均每天大约有多少时间上网?”回答的结果是:30分钟以内的占19.4%3060分钟的占9.0%12小时的占6.3%23小时的占2.7%3小时以上的占2.4%;回答 “没有时间上网”的占29.5%,“家里没有电脑”的占12.0%,“从未上过网”的占17.2%

表三:                     你上网主要做什么?

 

 

%

  比(%)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1)看新闻

 5.8

 3.6

10.4

2)查资料

29.4

31.0

26.9

3)玩游戏

15.6

18.1

 9.0

4)看动漫

 3.9

 3.2

 5.5

5)看电影

 4.7

 3.7

 7.2

6)聊天、交友

10.9

 8.9

15.9

7)发电子邮件

 0.5

 0.6

 0.3

8)做作业

 3.0

 3.8

 0.9

9)家里没有电脑

 9.9

10.8

 7.8

10)没有时间上网

 3.8

 3.8

 3.8

11)从未上过网

11.8

11.7

11.8

未作回答

 0.7

 0.6

 0.6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上网内容的差别,小学生在网上查资料、玩游戏、做作业的比率多于中学生;中学生在网上看新闻、看动漫、看电影和聊天、交友的比率高于小学生。

 

(七)做功课是中小学生双休日的首要任务 上网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调查中接着了解了中、小学生在双休日每天大约花多少时间做家庭作业的问题,回答的结果是:每天大概半小时以内的占5.1%,要花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占13.1%,要花一至两小时的占22.8%,要花两小时以上的占33.5%,还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就是自己说不准花多少时间)的占23.6%。回答“没有家庭作业”的只有0.7%

小学生与初中生双休日家庭作业的份量也是不同的(详见表四):

表四:  “在双休日里,你做家庭作业、复习功课要花多少时间?”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小时以内

 5.8%

 3.5%

小时至一小时

14.9%

 8.4%

一小时至两小时

26.2%

15.0%

小时以上

31.5%

39.3%

不一定

19.9%

32.1%

没有家庭作业

 0.9%

 0.3%

 

也就是说,有三成以上的小学生、接近四成的中学生,在双休日里,要每天花上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做家庭作业、复习功课。

 

表五: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双休日)你喜欢做什么事情?

(限选三项)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1)做作业、复习功课

47.6

 0.3

 0.2

2)看电视、电影、影碟、听音乐

24.7

17.1

 0.2

3)阅读课外书、报刊

 8.6

16.5

 4.3

4)户外运动

 3.2

10.6

 5.5

5)逛街、购物

 4.8

10.7

 5.2

6)玩玩具、做游戏、手工

 2.0

 7.4

 4.4

7)参加兴趣班学习

 1.7

 4.5

 4.9

8)参加文化课补习

 0.6

 1.0

 2.4

9)上网、玩电脑游戏

 2.2

 9.7

 9.7

10)做家务

 0.1

 2.6

 6.7

11)郊游、旅游

 1.1

 5.5

13.6

12)跟父母在一起

 0.9

 1.1

 5.2

13)跟同学、伙伴在一起

 0.5

 1.6

16.4

14)什么都不做

 0.1

 0.1

 0.3

15)其他

 0.4

0

 3.7

未作回答

 1.5

13.4

17.3

 

表五所反映的数据显示,广东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或假期里个人喜欢做的事情是,第一选择的前三项为:做作业、复习功课,看电视、电影、影碟、听音乐,阅读课外书、报刊;第二选择的前三项为:看电视、电影、影碟、听音乐,阅读课外书、报刊,逛街、购物;第三选择的前三项为:跟同学、伙伴在一起,郊游、旅游,上网、玩电脑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三项相加的话,选择上网、玩电脑游戏的比例超过了20%,排在了第四位。

归纳一下,做作业、复习功课,看电视,看书和上网,占据了目前中、小学生假期和课外的大部分时间。由此可见,学生双休日所能选择的娱乐活动并不多。

 

(八)随着学生增长,学生做家务劳动时间也随之递减

调查中直接向学生了解:“你在家里平均每天大约多少时间帮助家长做家务?”回答的结果是:10分钟以内的占12.4%1020分钟的占29.8%2030分钟的占21.7%3060分钟的占11.5%1小时以上的占10.6%;还有“基本不做家务”的占8.1%,“家里不用我做家务”的占5.1%

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能力各异,在家里做家务的时间也会有区别(详见表六):

表六:  “你在家里平均每天大约多少时间帮助家长做家务?”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10分钟以内

13.2%

10.4%

1020分钟

33.5%

22.5%

2030分钟

21.5%

21.1%

3060分钟

11.8%

11.3%

1小时以上

 9.3%

13.3%

基本不做家务

 5.6%

14.2%

家里不用我做家务

 4.7%

 6.6%

表六中显然可以看到小学生与初中生做家务的时间差异:一个小时以内(4个子项)的比率,全部是小学生多于初中生;一个小时以上的比率,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同时,可比的基数也不大)。

问题呈现在眼前:是小学生听话,容易接受父母、老师的教导,愿意在家务劳动中学习锻炼?而初中生已经学会了,反而不愿意干了?是小学生家庭的家务活多,需要小学生多干点?或是孩子长大了,初中生家庭的家务活少,不用干了?

更应该引起深思的是接下来的两组数据:“基本不做家务”、“家里不用我做家务”的比率,初中生比小学生分别高出8.6%1.9%。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学习的压力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大,另外也显然是成年人、家长的意志在起作用。

 

(九)中、小学生的苦恼和压力主要来自学习

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苦恼呢?调查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详见表七):

 

表七:“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苦恼?(限选三项)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第一

选择

第二

选择

第三

选择

第一

选择

第二

选择

第三

选择

1)没有苦恼

16.7

 0.4

 0.1

 5.5

0.0

0.0

2)学习压力大        

29.9

 0.7

 0.2

58.7

 1.2

0.0

3)学习成绩不好

17.0

 9.3

 0.2

16.8

28.6

0.0

4)玩的时间太少

13.5

13.3

 1.9

 7.2

16.5

 4.3

5)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6.6

 8.4

 3.1

 2.9

11.3

 7.8

6)不喜欢呆在家里

 6.2

14.3

 7.3

 2.0

 8.1

 4.3

7)家长管得太严

 3.3

10.7

12.7

 1.4

 5.2

13.9

8)朋友少

 1.0

 5.1

 6.2

 0.9

 1.7

 2.0

9)老师经常批评我

 0.1

 0.5

 2.5

0.0

 2.3

 2.6

10)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0.2

 1.9

 2.6

0.0

 1.2

 2.9

11)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往

 0.5

 2.6

 4.2

0.0

 3.2

 4.0

12)家人反对跟异性交往

 0.0

 1.0

 2.1

 0.6

 1.2

 3.2

13)失眠

 0.1

 1.4

 3.8

 0.3

 2.9

 9.5

14)别人瞧不起我

 0.0

 0.6

 3.0

0.0

 0.3

 3.5

15)其它

 1.9

 2.4

12.4

 1.4

 3.2

18.8

未作选择

 2.9

27.5

37.6

 2.3

13.3

23.1

 

上表可看出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苦恼——第一选择的前三项均为: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玩的时间太少。可见当今中学生的苦恼集中地表现在学习方面。压力,在此可以认同为苦恼的同义词。正因为是苦恼的表现凝聚在学习方面,所以有49.0%学生(已经接近一半了)觉得学习压力大。初中生觉得学习压力大的有55.2%,小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的有36.1%

读书郎是这么认为,教书的先生们怎么看呢?调查中也老师了解了这样的话题:“您认为学生目前的学习压力大吗?”老师们的回答是:“非常大”的占27.7%“很大”的42.6%“说不清楚”的占11.1%不大”的17.4%“一点也不大”的1.1%数据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老师觉得学生目前的学习压力大。

 

(十)超过七成学生参加过校外补习班、兴趣班

校外补习班、兴趣班的参加者是学生,家长替孩子去报读校外兴趣班、补习班,孩子们的意愿又是如何呢?调查中分别列题进行询问(详见表八)。

表八:  小学生参加兴趣班、补习班的意愿

   

你想参加校外文化补习班学习吗?

 

你想参加校外兴趣班学习吗?

32.1%

45.1%

我想,但家里负担不起

 4.5%

 4.3%

无所谓

15.7%

14.3%

看家长的意见

28.7%

23.9%

不想

17.1%

11.2%

 

调查中还继续问及:“你参加校外文化补习班(兴趣班)学习是自己选择的吗?”回答:“是”占25.2%,“不是”占9.4%,“与家长商量决定的”占37.3%,“没有参加”占26.3%

在调研期间,一些家长说,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参加了这种班、那种班,自家的孩子不参加,好象吃亏了。有位家长坦诚地说,是我们把孩子“逼”进“兴趣班”的。一批学生七嘴八舌地诉说自己参加了这个班、那个班。当问到,是自己自愿报名参加的吗?有的学生回答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有位学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是家长要我学的,否则我宁愿不学习。”

 

表九:“除了上学外你还参加了几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学习?

 

小学生:N=806

初中生:N=346

一种

19.9%

20.2%

两种

24.8%

18.8%

三种

12.9%

 6.6%

四种

 6.5%

 1.4%

五种及以上

 3.1%

 2.3%

没有参加

31.8%

48.8%

在调研期间了解到,XX市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子小Y说,一到周末,就是她最忙碌的时间了,一早起床,马上要去少年宫参加舞蹈班训练;中午还不能回家,由家长陪着用了午餐后,接着赶去参加下午的英语班。星期日上午又要背着画板、带上画笔去学画画。双休日只剩下星期日下午的半天了,还得回家做功课。

有一位XX市重点学校的初中生说,从星期五晚上开始,他要参加5种校外补习班、兴趣班,学校老师布置周末的作业,只有利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晚上的时间来完成。

 

 (十一)超过六成学生很少参加或基本没参加过团队活动

小学的学生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少先队的活动、参加学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是学校团队工作的职责,也是在校学生接受课堂外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调查中向学生了解“你每周有多少时间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回答是:30分钟以内的占5.9%3060分钟的占15.1%6090分钟的占3.3%90分钟以上的占6.5%;回答“很少参加”的占30.5%,“基本没有参加过”的占36.3%换言之,每周参加学校少先队或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

调查显示,学校团队活动时间被挤占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校长老师认为,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就是团队活动时间。不少学校老师和团队干部表示:实施“一费制”之后团队工作经费非常紧张,导致团队活动被迫减少。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学校尤为突出,不少农村学校少先队基本的阵地如少先队队部室都不具备,更不要说开展队的活动了。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少部分农村学校孩子红领巾也不戴了。有家长认为红领巾等少先队用品应该由学校统一配置,而学校则认为没有政策依据,必须由学生自行购买。

调查中也发现,不少需要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性的团队活动因为“安全问题”,得不到校领导或上级教育部门审批而被迫取消。这也在一定程度印证了问卷中的一个问题的结果:32%的老师认为现在当老师最大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安全的压力”,大大超过第二位的“任教课时太多的压力”(19.4%)和第三位的“学生升学率压力”(14.9%)。

 

(十二)近九成教师认为应当为学生“减负”,六成教师认为减负的出路在于“改革升学制度”

首先老师们询问了意愿:“您认为是否需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回答的结果是:认为“很有必要”的占43.6%,“必要”占43.1%,“说不清楚”的占5.1%,“不必要”占5.1%。由此可以看到,主流思想十分清晰。

接着了老师们的判断:“您认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回答的结果是:认为应该“改革升学制度”的占58.6%,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的占21.4%,应该“课程改革”的占7.4%,需要“减少家庭作业”和“减少课外学习培训”的各占5.1%;回答“说不清楚”的占2.3%。据此可以认定:教育的改革才是“减负”根本的出路。

再请老师们进行分析,“您认为‘减负’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回答的结果是:认为“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的占35.7%,“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来衡量”的占25.1%,“现有的教育体制所限制”的占21.4%“‘高考’还是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主要评定标准”16.9%;回答“说不清楚”的占0.9%

最后还集思广益,请老师们对“减负”提建议。有近八成的老师认真地在调查问卷留下的空白处,(用开放式的方法)写下了自己深思熟虑的建议和意见。归纳起来有这几类:

一是深化教育改革,“减负”要从改革升学制度做起。要加大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力度。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善考试制度、升学制度。建议取消中、小学期间的考试制度。

二是改革评价制度。不要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学生,不要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不要以考高分来评价教育。

三是改革要从上做起。学校的压力小了,老师的压力才会小;教育体制改了,家长的观念才会变,学生才能真正“减负”。上边改革了,下边自然就容易“减负”了;大学的升学制度改革了,中、小学就容易“减负”了。

四是谈及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升学和就业,因此,除了教育体制要改革,政府更需要解决普及教育和就业难的问题。要着力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三、对策与建议

1.积极构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虽然现行条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不得进行各种考试排名,不得公布成绩,不得将学生分类编班。但实际上很多面向中小学的考试屡禁不止,各种改头换面的“特色班”、“重点班”、“实验班”以及面向毕业班的各种竞争性的考试仍在进行,可以说,学校重知识灌输,轻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等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现行的中小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取消小学生的各种考试和排名之后,简单的以优良中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令人信服,也达不到应有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在升学制度目前不可能彻底改革的情况下,应尽快探索建立和完善学生素质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90年代的广州以及目前浙江、上海等地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尝试将少年儿童必备的各类素质,按其身心成长发育的规律和学校的教学规律,编制成数十枚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又寓教于乐的“奖章”,引导孩子们“快乐争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浙江省已经将争章活动和学生的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编入了教材,争章情况成为学生素质评价报告的主要依据。建议由共青团、教育行政部门就此项工作共同进行专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原有经验,进行试点并推广。

2.尽快启动青少年社会教育立法工作的研究

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已经有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研究也已经有相关部门、组织和专家学者在推动。但是,青少年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立法确仍然是一大空白。虽然散见在部门规章、文件中有一些保障青少年接受各类社会教育权利的内容,但是,其影响力仍相当有限。实践中,青少年常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短期考察见习、社会实习等存在很多法律盲点,包括安全保障、成为变相廉价劳动力等等;青少年活动场所、文化设施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等问题虽有相关部门文件规定,但约束力非常有限,实际执行情况不尽人意。以上种种问题,基本可纳入《社会教育法》的范畴去解决。建议省人大尽快启动相关的立法研究工作,这将是广东在青少年教育立法上的创新探索。

3.在政策和经费上保证中小学团队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将其基本费用纳入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范畴

有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团队活动是中国少年儿童乃至青少年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学生素质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载体和主要途径之一。团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权威文件对此已有定论。但是,实践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经济保障,团队活动在不同的学校的开展情况可说是大相径庭、千差万别。当前,党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及书本费,这对学生和家庭来说是福音。对学校而言可能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已经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再向学生收钱了。因此,那些既无政府专项经费支持、不列入教育督导检查指标,又难以向学生收取费用且常常面临“安全”问题困扰的团队活动在校园里日渐式微也就不以为奇了。由此可见,团队组织和团队活动在中小学校正面临边缘化的危险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事。建议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发文进一步明确相关问题,将团队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费用纳入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范畴,在政策和经费上保证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团队活动的正常开展。

4.尽快研究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社会分担机制。

近年来学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件,老师和学校动辄被告上法庭,判决结果也多以校方落败告终。而学校的措施就是对各种“有风险”的活动视为洪水猛兽,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如单双杠等被取消,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被取消,小学、幼儿园里孩子们放学后被告知要立即回家,不能使用校园的游乐和体育设施。可以说,学生校园内外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甚至使素质教育沦为停留在理论上和课室内的素质教育。2004广东省教育厅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个办法只是由教育部门出台,力度很有限;且重在处理,对更重要的“预防”则基本是空白。这方面上海、江苏等地走在了前面。建议省人大尽快着手研究出台《广东省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社会分担机制,明确学生和学校的法律关系,明确教育部门之外其他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处理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基础作用。

5.加强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引导工作

中小学生和网络的日益亲密接触已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是学校、家长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目前这项事关重大的系统工程基本上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战情况比较突出,建议开展由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教育、公安、共青团以及媒体共同参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少年健康上网行动”,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广东中学共青团

广东中学共青团

广东红领巾

广东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