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粤办发2014㺓号关于开展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并顺德团区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各高等学校团委、省直属中学团委:
为进一步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基础,根据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校战线重点工作创新试点的通知》(中青办发[2014]9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决定开展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试点内容
面对新时期团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外部条件、组织形式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团的中长期发展格局和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需要,积极应对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开展示范创新、试点探索,深刻把握高等学校、中学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更好地认识和遵循学校共青团的工作规律,着力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素质拓展、权益维护、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化、创新和突破,总结提炼推广有价值的创新工作经验,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试点内容包括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成长服务、工作机制等4个大类20个方向。具体试点内容见(附件1)
二、试点范围
1.创新试点单位主体包括地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县级团委和高校、中学中职、技工学校团委。
2.各试点单位的试点内容可根据上述20个试点方向及其具体内容进行选择,既可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综合试点,也可在一个方向内选择若干具体内容进行试点。试点内容既可以是原有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完善,也可以是开创性的创新设计。
3.原则上每个高职高专院校申报试点内容为1项,每个本科院校申报试点内容必须不少于2项;每个中学中职学校团委和县级团委申请试点内容为1项,其中团省委重点联系的中学中职、技工学校团委必须申报;每个地市级团委必须申报本级试点内容1-2项。
三、组织申报
1.初步申报
中学中职学校试点申报工作由地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协调部署,高等学校试点申报工作由高校自主申报。试点名单由团省委学校部、少年部统筹确定。申报流程和要求为:
(1)各地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根据创新试点内容和范围,制定本地试点方案,统筹考虑、协调本地、本系统参与试点的地方和学校。原则上,应协调包括地市团委、县级和学校团委的各类主体进行申报。各高校团委、省直属中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试点方案,进行申报。鼓励有工作基础、有工作意愿的学校多申报。
(2)参与试点的地方团委和学校团委根据自己的试点内容制定初步试点方案,填写《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基本信息表》(见附件3);
(3)各地市级团委、高校及省直属中学团委汇总本地、本单位参与试点的单位的《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汇总表》(见附件2),于3月1日前提交团省委学校部。其中,中学团工作试点名单提交团省委少年部。
2.申报协调
(1)3月3日,团省委学校部、少年部汇总公布各地、各单位申报清单;
(2)各地、各单位团委可根据申报清单中申报单位较少的试点内容,增补或调整各地的试点方案并于3月7日前报团省委学校部、少年部;
(3)团省委学校部、少年部在各地增补和调整后,根据工作基础、学校类型和地域分布以及试点工作的需要,自主选择部分地方、学校参与试点,确定省级试点名单,并在此基础上择优推送部分单位参与团中央试点;
(4)3月30日,正式发布团中央试点单位名单和省级试点单位名单。
四、实施步骤
1. 第一阶段试点(2014年4月至6月)。各地、各学校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具体推进试点工作。
2. 中期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7月)。各地、各学校对第一阶段试点进行总结,由团中央学校部召集组织专题会商,对试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研究第二阶段试点推进工作。
3. 第二阶段试点(2014年9月至12月)。各地、各学校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和中期总结评估结果,具体推进第二阶段试点工作。
4. 年度总结和验收工作(2015年1月)。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方案提交年度总结报告和研究成果,团中央学校部通过会议或其他方式进行阶段性总结或验收,确定下一步工作安排。
五、工作要求
1.开展重点工作创新试点是贯彻落实团中央、省委对共青团最新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20个重点工作的试点方向是在充分研究当前工作重点、难点基础上提出的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方向。各地、各学校团委要认真研究各项重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探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基础积极申报创新试点。
2.各地市级团委要高度重视创新试点工作,及时将通知转发,组织实施好中学中职学校共青团和地方团委的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实现学校团的工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并带动团的整体工作的创新发展。
3.各高校、中学中职学校团委要认真研读通知内容和精神,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工作指导和支持,积极参与试点申报。
团省委学校部、少年部将组织开展对试点单位的督导调研,组织和支持试点单位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对创新试点过程中的实施推进情况进行定期宣传和通报。试点结束后,将组织对试点优秀单位、优秀成果的总结通报和宣传推介,并整合资源对试点优秀单位给予奖励性经费支持。
学校部联系人:吴韵婷、吴悦
联系电话:020—87185614、87195615(传真)
电子邮箱:tswxxb3@163.com
少年部联系人:吴嘉亮、区荣炎
联系电话(传真):020-87185725,87185621
电子邮箱:tswsnb2008@163.com
附件:
1.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内容
2.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申请汇总表
3. 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申请单位基本信息表
共青团广东省委办公室
2014年2月19日
附件1
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内容
一、思想引领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具体内容:(1)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喜欢、适合普及传播的生动内容;(2)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高效的普及传播载体;(3)探索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4)探索形成团委与党委宣传等其他部门协调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和创新
具体内容:(1)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理论研究以及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和跟踪培养方式创新;(2)探索加强青年教师联系和引导的有效方式;(3)建设稳定、优质的师资队伍、教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4)大学生骨干培养中的理论学习社团的有效作用发挥;(5)探索基层院系开展“青马工程”。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
具体内容:(1)课外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识教育和传播的内容和载体创新;(2)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打造;(3)支持国学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和活动开展;(4)弘扬传统美德、完善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身类活动开展。
4.“与人生对话”中学中职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具体内容:(1)在中学中职、技工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的规律和理论探索及总结;(2)开展“与人生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方式探索;(3)“与人生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与中学中职、技工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
5.分层分类思想引导工作体系建设
具体内容:(1)研究大中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规律、主要特点和影响路径,总结确定分层、分类引导的目标、内容、载体和方法;(2)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关键点,探索研发分层、分类思想引导的学生读本或其他适合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的内容产品;(3)开展分层分类引导的实践;(4)新入学学生思想引导的关键点和有效途径探索。
6.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和校园维稳工作机制
具体内容:(1)探索建立快速精准地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和研判的机制和方法;(2)探索舆情信息和校园维稳工作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3)全省团学信息直报点建设;(4)针对校园内、外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配合学校党政做好工作;(5)探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度分析。
(二)组织建设类
7.中学中职学校基础团务管理和团员意识教育
具体内容:(1)严格入团标准,适当控制团员数量;(2)规范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探索创新增强入团仪式感染力的办法;(3)探索改进“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和基层团支部活动的方法;(4)探索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5)加强和改进学生团员的电子团籍管理。
8.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
具体内容:(1)进一步探索总结基层团支部工作职能,为制定《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指导办法》奠定基础;(2)总结提炼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修订《高校团支部活力宝典》提供依据;(3)推进学校团内基层民主建设;(4)规范学校团组织“推优入党”程序;(5)适应学生新的联系、交流和聚集方式,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建团;(6)推广“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7)探索“企业对口职业学校团建促进行动”;(8)探索校级“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的有效工作模式。
9.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建创新
具体内容:(1)探索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委的合理职能和组织架构;(2)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基层团支部建设方式和活力提升创新;(3)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党建带团建的途径;(4)提炼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建的政策关键点。
10.加强高校学生会建设及规范学生社团管理
具体内容:(1)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学生干部的产生程序,规范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基本组织设置;(2)研究制定《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指导大纲》;(3)管理学生社团的有效模式和方法;(4)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三)成长服务类
11.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
具体内容:(1)探索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团学第二课堂工作和活动项目体系;(2)探索建立学生参与团学第二课堂活动科学、可行的认证记录评价机制和载体;(3)探索学生参与团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记录及认证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机制和路径,强化其在校园内和社会上的认同度。
1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和创业就业教育及服务
具体内容:(1)中职和高校团委开展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可行路径、方法和内容;(2)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观念转变的有效教育引导方式;(3)探索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的有效活动载体;(4)探索建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协调、激励和保障机制;(5)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基地),推动学生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6)在岗位募集方式、跟踪培养机制或督导调研等方面探索创新“展翅计划”的高效工作模式。
13.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具体内容:(1)探索建立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协调、激励和保障机制;(2)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3)推动“挑战杯”系列竞赛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机结合,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训平台建设;(4)探索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实践锻炼服务机制。
14.创新学校共青团实践育人体系
具体内容:(1)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定位研究;(2)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系统化、传播立体化探索;(3)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课程化探索;(4)探索新形势下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团的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和实践教育的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创新;(5)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整合、配置。
15.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具体内容:(1)建立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工作服务机制;(2)探索高校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工作载体、品牌创建;(3)探索体育锻炼活动中的新媒体平台应用;(4)全校体育锻炼主题团日活动的整体设计。
16.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建设
具体内容:(1)针对大中学生在经济状况、上进心、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探索争取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渠道;(2)构建帮扶困难学生的工作项目体系;(3)探索特殊学校团学工作和残疾学生帮扶;(4)探索诚信感恩意识教育。
17.粤港澳大中学生交流机制
具体内容:(1)探索建立粤港澳学生组织之间的定期交流互动机制;(2)设计开展粤港澳高校学术、文化竞赛交流项目;(3)探索基于高校交换生的学习互助机制;(4)探索粤港澳大学生交流实习和中学生交流的工作机制。
(四)工作机制类
18.地市或县级教育团工委建设
具体内容:(1)成立地市或县级教育团工委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2)地市或县级教育团工委的合理组织架构;(3)地市或县级教育团工委指导所属学校团的建设和工作的有效途径。
19.团学工作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
具体内容:(1)探索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不同技术和应用形态,构建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阵地;(2)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组织建设;(3)应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促进线上线下工作互动、融合;(4)依托网络新媒体主动开展网上思想引导和舆论斗争,建立管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和有效的思想引领内容供给;(5)利用网络新媒体完善不同层级团学组织的工作联系互动机制和载体;(6)打造团属的立体、精准、快速的“全媒体”信息投放平台和能力。
20.工作协同机制完善与创新
具体内容:(1)地方团委与教育行政部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党委宣传部门及其他党政部门的合作有效机制完善,特别是工作政策制定和工作督导落实;(2)学校团委与校内有关党政部门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3)各级学校团组织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机制完善;(4)团队工作衔接机制完善。
附件2:
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申请汇总表
地市或高校:
申报单位 | 试点内容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
申请单位基本信息表
单位名称 |
| ||
单位负责人 |
| 联系方式 |
|
试点内容 |
| ||
现有工作基础 | (包括学校领导是否支持、工作力量条件、目前工作情况等,字数在300字以内。) | ||
试点基本思路 (可附页) | (包括主要内容、实施计划及步骤、创新亮点等。) | ||
预期成效 | (包括预期效果、推广意义等,字数在300字以内。) | ||
申报单位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推荐单位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省级团委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备注 |
|
注:“推荐单位意见”一栏,地市级、县级、中学中职学校试点由所在地市团委(或省直团工委)填写推荐意见,高校、省直属中学试点由学校团委填写推荐意见。